日前,记者从山东省应急管理厅获悉,山东是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全国唯一试点省份,今年10月份,该系统将在山东率先建成运行,实现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动态感知和实时预警。
化工大省呈现六大特点
山东是化工大省,化学工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总量大,全省危化品生产企业1935家,危化品使用单位14634家,经营企业20984家,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二是分布广,全省有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199个,2018年以来,经省政府重新审核认定化工园区75个,专业化工园区10个,16个设区的市均有化工园区,各县(市区)均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三是战线长,上油气管道企业46家,管道总里程约1.2万公里;受陆上油气管道运量不足的限制,每天约有6万多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省内道路行驶;四是中小企业多,危化品生产企业中约85%为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工艺装置单一,多品种交替生产,间歇式生产,有的企业负责人没有化工背景,跨行业经营,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五是门类多,涵盖了石油化工、化肥、盐化工、煤化工、农药及各类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十几个行业,山东省全部覆盖国家公布的18个重点监管危险工艺和74种重点监管危化品;六是危险性大,全省有危化品重大危险源1728处,化工企业集存度低,“进区入园”率仅为20%左右,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风险管控、源头治理、转型升级、执法检查、重点监管等工作,实施化工产业安全转型升级、综合治理等重大举措,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势头。但是,近年来化工和危化品事故时有发生,重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层面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风险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等问题。政府层面存在专业监管力量不足,传统监管方式效率低下、态势研判不准确、风险处置不及时等问题。聚焦危化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山东坚持关口前移,狠抓预防,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探索创新预警模型和监管方式,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视频图像、监测报警数据在线监测监控,实现超前预测、主动预警、综合防治。
推进危化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2018年4月,山东省应急厅启动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的试点建设。今年5月,山东省应急厅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示范工程建设。在原有项目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要求,按照“集约一体、标准一致、持续发展、服务企业”的建设理念,完善建设方案,升级改造系统功能,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组织开展接入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重点监测监控预警数据和视频图像,边建设、边运行,实施在线监测预警。期间,山东省应急厅派出16个组赴各市开展企业端设备安装和数据接入,与企业共同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据山东省应急厅总工程师张秀文介绍,危化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在企业端部署物联网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储罐温度、压力、液位、有毒有害监测等关键参数和值班监控中心图像以及重大危险源罐区的视频图像,并通过卫星影像对重大危险源风险进行精准定位。这些“动态精准画像”数据,结合企业周边人口密度、存储介质的性质和存储量等固有风险,最终能自动提供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自动生成包含预警原因、风险态势变化等内容的分析评估报告,向省、市、县(园区)、企业进行预警。
比如8月2日9点半,通过该系统发现,某企业的安全风险预警等级达到橙色,系统自动向市、县应急局、企业负责人推送预警信息。在详细分析中发现,从8月2日9点,该企业二甲醚球罐4个监测点压力高报警,且重复报警17次,一直到10点半仍未处置降级。根据运行机制,市局开始向县局发出警示通报,县局随即对企业进行核查,发现报警原因是企业报警参数设置不合理,报警值设置偏低。企业咨询专家重新调整报警值后,10时45分恢复正常,消除预警。企业完成销警后,提交了核查报告。
截至目前,全省362家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接入率达到100%;81家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已全部安装物联网采集设备,监测数据接入率达到85%。323家企业的视频全部接入,接入率为73%,并初步接入了5个铁塔高空瞭望点的视频,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形成“五个一”应用体系
按照“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和“统筹集约,统一建设,分级应用”的思路,山东以风险分级为基础,以风险识别与管控为核心,以罐区、仓库重大危险源为管控目标,从采集企业的视频图像、监测报警数据,建设业务系统,构建运行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升队伍能力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五个一”的应用体系。
建成一张感知网络。通过利用互联网采集企业安全生产监测数据,山东实现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感知和实时预警。按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储存单元(储罐区和库区)感知数据接入规范》,通过在企业端部署的物联网采集设备,采集储罐的温度、压力、液位、有毒有害监测等关键实时参数和值班监控中心图像以及重大危险源罐区的视频图像。通过卫星影像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及其实时监测监控进行标注,实现对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精准定位。
开发一个预警系统。通过采集的动态监测数据和企业静态安全数据,依托风险预警模型及区域预警模型,开发了监测预警系统。系统根据报警次数、报警时长、消警时间等因素,结合企业周边人口密度、存储介质的性质和存储量等固有风险,对企业在线联网、预警趋势、报警、重大危险源等情况进行分析,对风险未来趋势进行风险研判与分析评估,自动提供重大危险源动态风险等,结合风险级别将风险预警分为红、橙、黄、蓝四级,分别对应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系统自动生成包含预警原因、风险态势变化等内容的分析评估报告,向省、市、县(园区)、企业进行预警等。
形成一套运行机制。明确了省、市、县各级监管部门和企业的责任与权限,规范预警信息采集、推送和反馈等流程,实现预测预警信息的闭环管理。比如按省、市、县(园区)、企业4个层级分级推送、管理风险预警信息。红色预警同时向省、市、县(园区)、企业4个层级即时推送,省以下各级通过监测预警平台重点关注,30分钟未处置降级,省级向市级发出警示通报(紧急情况下可通过电话通知或视频连线的形式),由市级组织(现场)核查,并向省级报告核查、处置情况。在未处置降级前,每30分钟推送一次预警信息。橙色预警同时向市、县(园区)、企业3个层级即时推送,市以下各级通过监测预警平台重点关注,1小时未处置,市级向县级(园区)发出警示通报,由县级(园区)组织(现场)核查,并向市级报告核查、处置情况。在未处置降级前,每1小时推送一次预警信息。黄色预警同时向县级(园区)、企业2个层级即时推送,每天推送一次。县级(园区)通过监测预警平台重点关注,并向企业调度核查,企业向县级(园区)报告处置情况。蓝色预警作为低风险由企业处置。
落实一个承诺公告。企业每天上午十点通过系统报送当天的承诺公告信息,系统自动将承诺公告推送到门户网站,对于未定时报送企业承诺公告的企业,系统自动提醒应急管理部门督促企业报送承诺公告。目前已有1784家危化品企业纳入自动承诺公告范围。
打造一支支撑队伍。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加强支撑队伍建设,建立24小时的监测监控值守,对视频图像、监测报警数据进行监测监控,对视频图像、监测报警数据进行网上巡查,根据监测预警情况开展分析评估,编制评估报告,形成日报、周报、月报、半年报、年报等。
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实施和试运行工作,在转变监管模式、重大危险源精准执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系统试运行过程中,山东通过利用大数据自动分析企业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规律,实现精准查找企业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8月8日,在系统上发现某企业的安全风险预警等级达到橙色,经监管部门核查,企业的醚罐液位计故障造成报警,企业及时进行维修后橙色预警消除。系统投入试运行之前,执法检查基本靠经验和主观判断,今年主题教育调研活动发现执法检查针对不强,在青岛、潍坊实名问卷调查20家企业,2018年平均接受安全检查13.8次,最多的达到46次,且安全状况越好的,被执法检查次数越多,但20家企业被处罚的只有2家合计3次,这充分反映出传统执法检查缺乏导向性、执法检查效率偏低。
同时,在目前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试点先行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非煤矿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城市安全等全行业领域监管,提升重大事故灾害监测感知、评估研判、预警防控、应急救援等关键业的科技创新和支撑保障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山东省应急厅已立项的“化工企业人员作业行为智能识别与管控技术研发”项目,通过融合三维建模、全景AR增强、遥感卫星、铁塔高点瞭望、5G等多种技术手段,从对物的不安全状况逐步向“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动态管控和实时预警,实现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的监测预警全覆盖。
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份,山东已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不少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张秀文表示,在完成一、二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力争在今年底前,接入全部三、四级重大危险源罐区,并研究危化品生产装置、库区数据采集内容及模型算法,监测预警范围逐步扩展到生产装置、库区等,实现全覆盖。
您有合作意向?即刻联系我们吧!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