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对外有贸易摩擦、内有成本上涨的复杂多变环境,宁波传统货代“数箱子”“拼价格”的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因此,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被提了出来——宁波的国际物流,该如何“危中寻机”,开辟一条助力港口“既大又强”的转型之道?在上周五的12A茶座上,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解读……
进入转型关键时刻 “当前,是宁波货代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宁波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会长吕敏说。
宁波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成立于1996年,注册会员单位有2000余家。但近两年,每年来协会年审的企业仅有100家左右。吕敏认为,说明有不少小微企业选择了“另谋他路”。
“宁波的国际物流,有一点和其他口岸不同:那就是有‘一货’‘二贷’甚至‘三贷’之分。现在的5000多家物流公司中,有不少存在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只有转型才能生存。”吕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多关注货代行业的现状,以发挥物流对港口发展的支持作用。
为什么说“当下”是货代行业“穷则思变”的节点?宁波大赢家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舟舰认为,是因为国际物流已经从中国刚加入WTO时“人人都有饭吃”的“增量市场”,变成了目前“抢饭吃”的“存量市场”。
“过去,货运代理人只需从上游客户、下游船公司领取佣金,就能衣食无忧。”贺舟舰说,“现在,随着互联网让信息更加透明,想继续‘赚差价’,只能形成互相抢生意的无序竞争。”
转型升级,转向何方?贺舟舰认为,必须要从“代理人”向“承运人”转变,让原先只做订舱、报关、代理的“货代”,向能提供“门到门”服务的“物流”转变。当然,不得不承认想要做转变,要资金、要技术、要人才,门槛相当高。
世贸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松,提出了相似的看法。他注意到,最近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收购了一家美国老牌的报关行,船公司“入局”物流已成大势所趋。要想不被这些掌握话语权的“大厂”挤压生存空间,中小物流企业必须转变服务方式。
“我们认为中小企业能做的:一是解决物流供应链前端和中端的问题,从FOB术语下的‘货到货’变成‘门到门’;二是提供仓储的分解;三是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林松说。
邀请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市社科院院长 陈利权
宁波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会长 吕敏
宁波顺圆弘通物流集团总裁 周韶宇
宁波大赢家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舟舰
中基宁波集团储运部经理 吴庆元
宁波中基惠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园茗
宁波世贸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林松
东南商报执行总编辑 殷浩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