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大原铝生产基地,铝产业是滨州第一支柱产业,但近年来,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发展压力大的问题逐渐暴露。针对这一“痛点”,滨州市用好改革这把“金钥匙”,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价值链为核心,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铝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铝都”滨州华丽蝶变。
创新制度设计,强化引导激励
一是产业政策上引导。对吨铝增值率(不含税吨铝增值金额与不含税铝锭吨价格的比值)高于1.5的企业,按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的50%给予奖励,每提高0.5,增加5个百分点,最高奖励80%,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力争铝原料就地转化为中高端铝制品的比例三年内分别提高至30%、50%、80%。
二是品牌创建上支持。对获得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的企业,市财政按不少于省级奖励的50%予以奖励;对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奖励等,助力打造“滨州铝业”区域品牌。
三是工作机制上保障。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组建一个专家智库委员会、设立一支高端铝业发展引导基金、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个行业协会、成立一个工作专班,为铝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创新平台集聚,提供动能支撑
一是提供科技支撑。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渤海科创城”。由中国科学院、魏桥创业集团、中信信托三方合作建设“魏桥国科(滨州)研究院”,打造铝业“产学研”基地;以滨州20余家企业为主体,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激活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提供载体支撑。按照“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营造铝产业发展良好生态。设立园区发展基金,在主要县市区建立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区,支持魏桥创业等龙头企业领办园区,打造“一基地多园区”铝产业生态圈。
三是提供开放支撑。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完善产权保护等平台,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的商务环境。鼓励推行涉铝产业“飞地”模式,对“飞地”项目,按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主体税收5:5进行分成共享。目前,总投资180亿元的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落户滨州高新区。
创新要素供给,破解瓶颈制约
一是破解资金制约。按照“3511”思路,金融服务支持50家“白名单”企业、依法依规破产50家“黑名单”企业、增信帮扶50家企业,打击一批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建立一个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不断修复金融生态。今年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新增33.2亿元,是去年同期增量的3倍。
二是破解土地制约。完善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办法,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处置闲置低效土地3500亩,为铝深加工项目腾出空间。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三年内每个县市区建成50万平方米,为涉铝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服务。
三是破解人才制约。充分尊重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完善引进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完善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度,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服务便捷通道。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采取精准办学、入园区办班等方式,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专业人才,实现“入学即入企”“入企即入校”。
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由项目单位作出承诺,实行容缺受理和会商联审,推行“多图(测)合一”,确保项目单位在取得用地批准手续后即可开工。目前,新上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主环节由14个减为4个,审批服务事项由42个减为17个,申报材料由182份减为70份,办理时间由235天减为65天。
二是优化亲清政商关系。制定政商交往9条“负面清单”,为干部主动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划准“安全区”。建立政企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开展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每年度表彰优秀企业家,授予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建设功勋企业家称号,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优先保障。
三是优化精准服务效率。建设统一共享、互联互通的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云平台,推出惠企服务APP,实现现有政策全部上云,新出台政策即时发布,企业咨询2个工作日内答复。同时,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可量化可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全力打造“滨(宾)至如归”“州(周)到高效”的营商环境*佳体验区。
您有合作意向?即刻联系我们吧!
联系我们